2017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提醒,营养保健食品消费陷阱主要表象有以下几种:
一、冒充专家(或真邀请一些医生、专家)讲座、名医义诊、讲座和义诊之后就以患者现身说法忽悠老年消费者。 二、个别经营者以国家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发布人体健康状况,宣传人体体内所缺乏的微量元素等来推广介绍其销售的产品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或者通过专家讲座、专家访谈、养生现场会、养生班、辟谷等形式做幌子,一定程度上会打消老年消费者的顾虑,取得消费者信任;也有些员工冒充医生、专家直接开方给消费者,更有甚者通过邀请“托儿”充当患者,变相宣传其销售的营养保健食品是广大老年消费者的福音。
三、免费疾病筛查、优惠赠送、免费体验、感恩活动、庆典让利免费抽奖(旅游)。个别经营者通过“买一送三”或者更大折扣力度的方式销售保健品,实际是变相提高了单个保健品的销售价格;通过组织旅游的方式,变更宣讲场地,将老年消费者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通过视频、讲座、营养保健食品推广等方式向老年消费者销售营养保健食品。
四、亲情关爱、殷勤上门等。个别保健品营销人员会从关怀角度入手,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通过亲切的交流来获得老年人的信任后,才适时推销保健品。特别是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极易中招陷入“亲情陷阱”。
为避免在购买保健品时遭遇陷阱
首先、身体不适要去医院体检就医。《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对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营养保健食品并非药品,老年消费者在身体不适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就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切记营养保健食品不能治疗疾病。
其次、家庭关爱防未然。现在社会空巢老人较多,一些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亲情感缺少,不法经营者便通过“亲情牌”拉近与老人关系,让其降低心理防线,是利用保健食品行骗敛财屡屡得手的一个重要原因。呼吁老年消费者提升营养保健食品消费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也希望家庭晚辈在物质关爱的同时要更多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多沟通、多交流、常联系,同时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尤其是金额过高的产品前#!好与晚辈商量,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
理性看待促销活动。“送礼送健康”、“送产品”、“送米送面送油送鸡蛋,送、送、送”,一些保健品推销者打着免费的幌子,对老年消费者施以小恩小惠,甚至杜撰起一些离岸山寨的“国家xx协会、专家委员会、公益组织”等高大上的口号,实则推销其价格高昂的营养保健食品敛财。
广告中的“现身说法”未必真。目前的保健品电视宣传广告中,一般都会有“患者”讲述自身服用保健品后疾病得到治疗的经历。据了解,大部分现身说法的“患者”通常是不具有患病或者服用保健品经历的,只是经营者别有用心雇佣的“托儿”。
关键购买辨别很重要。老年消费者购买营养保健品一方面要针对自身身体需要,到专业机构全面体检,做到因需购买,缺啥补啥,多啥排啥!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到证照齐全的销售场所购买保健品,另一方面购买时要注意辨别真伪。 正规保健品有小蓝帽的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标志为蓝色图案,下方有“保健食品”字样,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 第号”或“国食健字第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进食健字第号”消费者也可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该蓝帽真伪。
证据保全好维权。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要索取正规票据并妥善保存,收集保留好宣传资料,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可将相关票据、资料等作为维权证据。如遇消费纠纷,可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到当地消委组织投诉、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经营自律诚信公约宣言:一、不进行虚假、夸大产品功效。二、不制假售假、不擅改产品配方。严格依照批准量,不减量加量。三、不强买强卖,证件有效齐全。四、不违返以上条款,若有违反,取消企业终身会员资格,直接移交行政部门查处,网上公示,列入协会黑名单,不评优、评奖,取消"著名商标、守信企业、名牌产品、高新企业"申请资格,已经取得的报请评审行政部门予以取缔。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