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私营企业老板的胥女士(化名)是印度尼西亚华人,两年前她出现各种运动障碍,且疾病进展迅速,运动迟缓,左上肢疼痛日益加剧,各关节自主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步行能力也越来越差,发展至今已经需坐轮椅代步。
胥女士的丈夫见此情形尤为担忧,带着爱妻辗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数个东南亚国家寻医救治。在国外接受治疗的数月里,以非甾体抗炎药物对症处理为主,结合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等,临时症状虽有缓解,但治标不治本,因诊断不明确,胥女士的病情反复,同时出现情绪紧张、低落,乏力、纳差。为求进一步治疗,夫妇俩慕名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
运动功能障碍 确诊帕金森病
毕伟主任医师接诊后第一时间询问患者病史与查体,根据她的各种运动症状及临床表现,怀疑是帕金森病,建议住院治疗。为明确诊断需进行多巴胺转运体pet-mr检查,胥女士答应了,马上入院并完善相关的检查。
第二天pet-mr结果提示:纹状体突触前多巴胺转运数目/功能减少,其分布符合帕金森病理改变,团队结合胥女士结合临床症状 体征 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帕金森病,并进行规范的帕金森病药物治疗。随后发起康复科会诊行功能训练,康复科杨伟主管治疗师首先评估了胥女士的功能状况,并为胥女士量身设计与实施了康复方案。
在综合病区刘星怡护理团队的精心呵护下,通过药物 康复 护理的精准康复举措,胥女士的症状改善明显:睡眠质量恢复,精神愉悦,左上肢疼痛减轻;肩、肘、腕与指关节自主活动范围增大;左上肢肌张力明显降低;可以独立步行数百米。团队为胥女士提供了未来数月的药物与详尽的家庭康复方案,胥女士心满意足地返回印度尼西亚,临行前送来了锦旗。
(医院提供)
患上帕金森病 患者及家属应该这样做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神经系统进展性退行性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致病常以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等有关。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左右。
毕伟表示,临床上该病的运动特征是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非运动特征是感觉异常、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精神症状及行为异常等。这些特征可能在疾病的任何时期发生,由于帕金森病病程长、致残率高,给整个社会、家庭、患者本身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就医、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尽早对疾病采用药物 康复训练 非药物的处理手段。
那么,帕金森患者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作为患者家属,又该怎么应对呢?毕伟解答道:
1、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规律复诊,不得擅自增量、减量及停止服用的药物;
2、均衡营养饮食的原则,建议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平衡好营养、药物作用、便秘与体重的关系;
3、在康复医学科专业人员指导下,适当的功能锻炼,安全第一、长期坚持、量力而为等;
4、做好安全防护如:防滑垫、扶手、防抖勺、拐杖、助行架、取物器、辅助沟通版、防跌倒背心、阅读支架等辅具的使用;
5、让患者多参与社会交流活动如:生日聚会、聊天、音乐会、看球赛、朗诵、歌唱、太极拳、八段锦等活动;
6、患者和家属都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疾病做斗争。
-
副教授 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和舞...